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当前位置:
Kaiyun·开云
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专家解读
07-04
2017
抓管理 促落实
陆致晟  职业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产业转型和转型后为产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加快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健全现代职教质量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相对落后的管理体系、管理理念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达不到依法治教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职业教育的形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多次作出有关批示和指示,教育部审时度势提出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有许多亮点,体现了教育管理部门与时俱进、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决心。  一、管理现代化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行动计划》最突出的重点就是把管理问题已经上升到一个战略高度,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职业院校发展的水平。可以将《行动计划》看作是教育部就目前职业院校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所开的“药方”,全文共出现“管理”164次,包含了管理制度、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管理理念、管理队伍等各个方面,以问题为导向,要求标本兼治,弥补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根除存在的一些弊病,让管理工作发挥“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管理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管理就是要以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为依据,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消除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其内容包括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决策支持、质量管理系统等。系统的现代化的管理既不是在原有管理模式上披一层新衣,也不是照搬一套西方的管理模式,而是将与时俱进的管理理论与我国职业院校的制度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顶层设计,积极鼓励在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上下联动,民主决策,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使院校掌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能力,具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的能力。  在教育理念上职业院校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尊重老师、欣赏学生是职业学校实施“人本管理”的根本前提。以人为本,就是将工作的出发点放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强调对人心的理解和他人选择的尊重。和其它单位相比,学校具有其特殊性,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以学校老师为本,也是以学生为本,这就对学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老师和学生的真正需求,以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为重,凝聚学校全员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潜能。只有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结合现代管理手段才能用好人,管好人,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在促进职业学校发展的同时让老师和学生同时获益。和过去的一些文件相比,此次《行动计划》是对管理提出最多、最全面的一次,特别注重对“人”的关注。不仅有宏观要求,还有中观指导和微观操作,强调了完成管理水平现代化的目标和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并为各职业院校提高管理水平制定了路线图。  二、依法治教是本次行动计划的重点所在  《行动计划》的重点是将“依法治教”放在了首要位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对《决定》精神的正确把握,“依法治教”在2012年教育部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基础上对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依法治教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的根本。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依法治校”的要求,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现在提出依法治教,是根据“依法治国”的精神,将“治校”升华到“治教”的层面,内涵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依法治教”里的“教”不仅包含了“管理学校”,还包含了教学、教师、德育等各个方面。这不仅是对校长、学校管理人员的要求,还是对所有教育从业者的要求,也就是要求所有人依法开展教育工作。法律法规是当代社会有序运行最重要的保障,管理水平的现代化的标准之一就是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制度的设计、法规的制定将学校管理人员的权力“关进笼子”,坚决杜绝因管理者的自我喜好随意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唯有这样才能把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贯彻到底,落实到位。  制度建设是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保证。《行动计划》中“制度”总共出现51次,仅次于“管理”,足以反映党和国家对目前职业院校存在一些问题的精准认识和对现代职教制度的重视。目前全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改革必定会打破一些原有的规章制度,触动原有的利益集团,如果没有合法、合理、健全的制度作保障,势必会让一些人利用改革过程中的漏洞为为己谋利,从而影响改革的进行和职业教育的形象。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各职业院校重视和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强化制度标准的落实。  三、行动计划的实质是落实已有的规定和要求  近几年教育部相继颁发了30多个与职业教育有关的政策和文件,对规范和促进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有关政策和意见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行动计划》的发布就是要将原有的政策文件落实、落地和细化。从文件内容看,其本身并没有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规定和要求,而是督促学校管理人员领会和贯彻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着力推动各职业院校尽快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行动计划》不是一个单一的文件,而是与之前出台的文件和政策密切相关,职业院校管理人员要以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来把握其实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关于政策举措的落实,要“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为解决职业教育领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教育部在此次《行动计划》中特别强调了“问题导向,标本兼治”,提出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6大行动,并附加了《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和《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主要参考点》。只有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查活动和治理行动并建立长效机制,才能避免只注形式、避重就轻的情况出现,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落实政策和文件的要求。两个附件则是对“重落实”的最好注脚,为各职业院校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作为学校管理人员需要认真研读,准确把握《行动计划》的精神和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借力信息化提升院校管理水平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思维方式都处在一个剧烈的变革期。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近年多部委又联合印发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正从顶层设计走向具体落实,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了职业院校的课堂。此次《行动计划》在早前颁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基础上重点强调了信息化与管理的结合,这是教育部对数字校园内涵的深入拓展和具体要求。  教育部在附件1中要求制定和完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和应用。目前一些学校对信息化还不够重视,对信息化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信息化无非是建一个校园网站,缺乏后续的维护和更新,一些内容严重滞后,实际管理则仍停留在人工统计、纸质传达的水平上。这些问题都要在这次的三年行动中得到纠正,科学、合理、规范地建设校园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作用,改变目前落后的管理水平。  更具体一点说,职业院校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手段在弥补管理漏洞、增强薄弱环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掌握“大数据”基本分析和应用方法,将教学、学生、后勤、科研、人事、财务等各类数据标准化和一体化,保障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信息。深度开发创新新型校园信息手段,如校园慕课、微校园、虚拟校园、校园APP等,有条件、有能力和有必要的学校要同时加快建设数字化校园外语版。唯有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进一步提升校园数字化水平,增强职业院校管理能力。  五、以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助推院校治理现代化  《行动计划》提出今后每年职业院校要发布质量年度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发布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教育部将定期组织合规性审查。这是教育部为落实质量报告采用的新举措,目的是建立教学质量报告发布的长效评价机制,梳理职业院校和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从制度上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不同,职业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学校、行业、个人、社会等共同参与到职业院校质量评估的机制中。该机制的首要任务是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从课堂到学生,从教学到管理,都要把教育质量监控落实到位,及时收集和分析最新情况,保证每年发布的报告内容充分,能真实反映过去一年学校的办学情况和教学质量。其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预警机制,对办学质量低下甚至存在虚假宣传的学校要给予警告并向社会公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不符合办学要求的要及时整顿并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做到职业教育质量制度要让学生受益,让社会受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施行有利于社会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监督,有利于院校之间开展良性竞争,也有利于优秀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本次《行动计划》中将“质量年度报告”单独为一部分,体现了质量年度报告在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中的重要性,从机制上保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当前,职业院校的任务就是“完善和提高院校质量年度报告,逐步提高年度报告质量和水平”,力争在2017年起所有中职学校要求每年发布年度质量报告,从而达到完善现代职教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  职业院校一定要把握改革发展的契机,深刻认识职业教育改革目前遇到的问题,认真领会《行动计划》的精神,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突破口,果断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教育部有关政策文件,又好又快地完成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副校长陆致晟)
07-04
2017
健全体系 强化落实 推进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姚和芳  当前,职业院校管理水平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加快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是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紧扣职业院校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推动解决常规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同时,着力推进职业院校依法制定章程,强化管理制度标准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增强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能力并形成长效机制。  一、要形成良好的制度体系  《行动计划》强调,以学校章程为基础,理顺和完善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和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标准,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规程,形成规范、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这里有个关键词“体系”,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效的行政管理的精髓在于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的形成。这一制度体系是促进组织良性运转和整体优化、保障组织竞争优势的根本条件。职业院校要加强制度的体系化建设,就要建立以学校章程核心,体现职业院校办学特点的系列化管理制度、标准和运行机制,并通过明晰权责、规范流程、强化执行,才能保障学校的健康发展和法制化进程。在制度体系的建设中,重点要注重系统性和适应性两个方面。  (一)强化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学校管理是个大系统,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等,制度体系的设计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有些学校的制度标准缺乏系统性的设计,结果或资源分配厚此薄彼、或流程规矩彼张此弛等,造成不平衡不协调,降低了管理效能。制度体系的系统性一方面要统筹考虑全校工作,加强各个领域、各个层级的制度建设, 既要重视教学、学术性制度建设,也要重视行政、党务方面的制度建设,力求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另一方面要全面协调制度关系,在重视每一具体制度功能设计的基础上, 更要特别注重制度间的彼此衔接、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真正发挥制度体系的整体功能。此外,可以探讨将“六何分析法”运用于学校的制度建设和管理中,即何因(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地(Where)、何时(When)、如何做(How),使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规范。  (二)保证制度体系的适宜性。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形成后,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反复适用并具有普遍约束力。每项规章制度都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制度变动频繁会使得师生员工无所适从,导致学校秩序的混乱。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存在一劳永逸的制度和制度体系。当制度与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时,就应对制度进行及时的修改、完善、废止或创新,以保证制度体系始终具有适宜性、有效性。制度建设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制度建设上的大跃进或裹足不前都难以达到最理想的结果。  (三)探索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和体系是源自企业并有效实施的一种管理方法与管理要求。作为职业院校,引用企业这一成功的管理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师生的职业素养,而且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能。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率先在湖南省高校管理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和体系,取得以下四大成效:一是教职工观念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和更新,质量观念、顾客观念、制度观念明显增强。二是管理体系更加明晰,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规定,各项工作都形成了相应的流程,改变了过去职责不明、接口不清等管理弊端。三是工作过程有效控制。如专业建设控制程序强调对课程和专业的调整要进行评审和验证;采购过程要对供方的能力进行定期的评价;由于教育教学是特殊过程需要予以确认,因此,强调了对教师的能力、教学的组织和其他教学资源的配置是否满足要求要进行确认等;四是各项工作持续改进。  二、要坚持做到有章必循  《行动计划》要求强化制度标准落实。加强对管理制度、标准的宣传和学习,明确落实管理制度、标准的奖惩机制,强化管理制度、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这里强调的是“落实”,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落实、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就毫无意义,就是管理的最大弊端。  (一)建设有章必循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是基于机构管理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精神和理念,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管理文化有3个方面的内容,即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度文化)、高效的执行力和行政效率(执行文化)、融洽的团队管理队伍(团队文化)。学校只有抓好了这3个方面的内容,才能形成优秀的管理文化,使掌握制度、执行制度成为教职工的行为习惯,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里,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形成管理文化的前提和基础。高效的执行力和行政效率是形成管理文化的关键。融洽的团队管理队伍是管理文化形成的保证。  建立有章必循的管理文化,就要营造“想做事的给机会、能做事的给条件、做好事的给待遇”的良好氛围。要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高效的管理团队对学校的事业发展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创新不断注入强大的新鲜血液,同时能够促使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政策得到强有力的执行,使学校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坚如磐石。通过打造共同愿景、建立铁的纪律、实行有效激励、加强培训学习等系列措施,可以不断提高管理团队的战斗力,提升管理团队的管理效能。“打造共同愿景”就是要设立一个学校未来发展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以共同的价值理念将团队成员凝聚在一起,朝着既定的目标携手共进。“有效激励”就是要建立干部竞聘、轮换和末位淘汰的激励考核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管理干部团队。  (二)实现持续改进的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是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八项原则之一,它强调实施持续改进的过程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全面业绩。它要求组织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数据分析、考核评价结果、纠正预防措施等,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在学校管理中,按照“输入—活动—输出”的过程方法和闭环管理方法,建立纠正预防、持续改进的一整套运行机制,既有利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无疑也有利于各项规章制度持续有效的落实。  持续改进的过程包括及时准确的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对问题和不足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科学的分析;对存在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其产生的原因实施纠正或纠正措施,以确保其不再发生;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验证其有效性,形成管理闭环。为确保改进过程的有效性,学校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学校教育教学各过程的有效性;对变化的适应性,如法律法规变化、用人单位需求变化、提升管理效能要求的变化等;潜在的薄弱环节,如缺少能力;使用更好方法的机会。  三、要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好的制度体系,必须要有好的考核机制作为支撑,才能使制度真正落地,发挥它应有的功效。系统地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是学校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重要保障。责任目标体系包括目标的确立、实施、评审与考核3个环节。  (一)科学分解责任目标。加强目标责任管理,就是要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良好的局面。目标责任的建立和分解,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全过程、分层级划分目标责任,做到学校层面、部门层面、岗位层面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及指标责任,各层级之间的目标责任是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关系,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目标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尽量减少目标任务交叉,保证实施过程中的责任主体的明确性。  (二)严格控制目标实施。学校具体实施目标责任管理时,可通过中长期、年度、月度的规划或计划来确立目标责任。中长期规划一般指学校的五年或三年规划;年度和月度的目标任务则主要体现在年度的行政工作计划和月度的重点工作计划中。中长期责任目标具体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目标又通过按月编制月度重点工作计划来实现。月度重点工作计划是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步骤,各部门必须积极贯彻实施。工作目标确立并分解成具体的指标任务后,一般不得变更。  (三)强化目标管理考核。责任目标的评审考核一般按自然年实施,学期中间可以针对某些特殊情况对目标责任进行适度调整,确保目标责任划分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每学年末,根据年初目标责任分解,由学校目标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组织目标完成情况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同时按照学校工作目标考核的有关办法,对各部门,各岗位,甚至包括校级层面的分管领导的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统一的考核奖惩。  总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职业院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牢固树立全面质量观,按照《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部署,规范管理制度、变革管理手段、夯实管理基础,快速、有效地行动起来,为全面提升院校管理水平、推进学校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提升职业教育的法制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姚和芳)
07-04
2017
我们将从这里重新起跑
王耿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实施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阶段。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迫切需要以现代化的管理作保障。教育部大力推进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组织动员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开展以“6个行动、20项系列活动”为载体的集中行动,目标明确,内容全面,路径清晰,措施得当,必将对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改变从今天开始”打响了建成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发令枪  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职业院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因历史、区域、城乡等因素,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差异和不均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的新形势,又一次为各职业院校提供了相同的机遇和挑战。机遇的一面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步伐加快,到2020年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可望全面达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吸引力逐步增强。挑战的一面是:学龄人口波动较大,有限生源势必向优势院校集中;院校布局需要进一步调整,一些学校面临调整任务;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所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任务艰巨而繁重;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新趋势,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主动适应、及时应对。如此背景下,每一所职业院校的去留进退,硬件不再像以往那样显得重要了,管理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意义上来看,各院校都站在了拼管理的同一起跑线上,谁能胜出,谁就可能办成高水平院校,谁要忽视管理,谁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这一过程也许并不遥远,在行动计划实施的3—4年时间内就会见出分晓。“改变从今天开始”,行动须在当下,每一所院校必须得有危机感、紧迫感,真正做到立知、立行、立改。  二、“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先决条件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实现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现代化,以现代化的管理保障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由传统转向现代,可资借鉴的国际国内经验是有限的,的确是一场伟大的创新实践。管理无处不在、常变常新,先进的管理必须有先进的理论、理念作指导。现阶段,职业院校加强管理应进一步强化以下10种理念:  一是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摆在首位的理念。无数事实表明,把德育和思想宣传工作摆在首位是职业院校成功的法宝,也是职业院校的传统和一大优势。但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对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可靠的产业大军,进一步改进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依然非常繁重。  二是把依法治校真正落到实处的理念。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今天确确实实走到了把“依法治校”从口号变为行动的时候了。关于职业院校工作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不断完善,院校每一项工作都应该依法合规,以此保证持续稳定安全发展。  三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理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最大成果之一,也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升学途径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不论是中职还是高职,目前只有15%左右的学生能够继续升学,将来也不会成为主体。一些职业院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中职学校要防止办成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那就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方向。  四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要求,对于一些职业院校来说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但这好比是一个化茧成蝶的痛苦过程,任何一所院校迈不过这个坎,都不会走向成熟。  五是深入面向市场、对接岗位的理念。面向市场、对接岗位我们提倡和实践了多年,但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些方面与现代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学生综合素质等等。面对这些差距,应该沉下心来,一个专业一个专业、一门课程一门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个岗位一个岗位地找出来,然后与行业企业一同拿出解决方案,就是教学成果,也是管理成果。市场法则是残酷无情的,院校人才培养不管提几个对接,最根本的是要对接岗位需求,哪所院校解决的好,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六是服务师生的理念。管理工作绝不是管理者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形成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面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管理的起点首先应该从服务开始,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贴心贴身的教育培训指导服务。中职学生特点突出,更需要引导好、服务好。良好的服务能够唤起学生的自尊、自重、自觉,增进学生认同集体、尊重师长、热爱母校、遵章守纪的积极性。服务出凝聚力、出战斗力。  七是经营的理念。职业院校管理工作要有别于普通教育学校,更多地向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学习。有办的非常好的职业院校校长认为,办好职业院校“三分靠管理,七分靠经营”。其实,经营也是管理,只不过相对于传统的行政管理、院校管理来讲,更加强调了员工积极性的最大化、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效率效益的最大化。职业教育的属性和职业院校的资源条件,要求职业院校管理应该更多地引入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在这一方面,不少职业院校需要充实优化的空间还很大。  八是保证质量的理念。质量的重要性是无需赘言的,职业院校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是从哪些维度、哪些层面、哪些关键环节去保证质量。保证质量不仅需要质量标准,更需要执行标准的操作办法,然后像企业执行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一样去落实,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仅举1例:现在各职业院校均编制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案的思想、要求如何落实到课程和教学现场,最终让学生受益,这一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得跟上。  九是全面精细化的理念。这些年一些职业院校在管理精细化方面做出了明显成绩,但从整体上看需要强调“全面”,一是所有职业院校管理都要向精细化转变,不能是一部分精细管理,另一部分粗放管理;二是学校内部各项管理都要精细化,不能是一些工作是精细的,另一些是粗放的,当前尤其要在教学、实习、实训、学生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十是信息化的理念。没有信息化,就不会有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现代化。  三、“管理工作主要参考点”职业院校应该逐条逐项落实到位  “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主要参考点”既集中了近年来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院校管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又充分结合了职业院校工作规律和特点,为职业院校加强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工作指南。职业院校要深入学习领会参考点的实质要求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照要点,结合本校实际,逐条逐项查缺补漏,在充分研究讨论基础上,集中教职员工意见建章立制,形成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解决方案,突出解决长效机制问题,把要点要求落到实处。落实参考要点,是保证行动计划见到实效的基础工作,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行动计划见实效,主体是院校,关键在校长  行动计划的实施主体是职业院校,30项重点任务分工中15项由院校完成,其他15项是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方面为院校加强管理提供指导服务的,工作指向仍然是职业院校。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组织者、指挥者,每一所职业院校能否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动起来”,关键看校长认识是否到位,理念是否先进,行动是否迅速,办法是否得当,措施是否有力。管理能力体现院校班子的治理能力,高水平校长能够创造一流管理、带出一流队伍、建成一流学校。(山西教育厅职教处处长 王耿升)
07-04
2017
引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的行动指南
隗建勋  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贯彻全国职教大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动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职业教育管理能力的行动指南。通过研读《行动计划》,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倡导“改变从今天开始”   《行动计划》提出工作目标:“经过三年努力,职业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更加巩固,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完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依法治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多元参与的职业院校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职业院校自身吸引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明显提高”。此目标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了学校管理既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诊断、改进、发展的过程,还是一个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实施《行动计划》,通过管理理念更新、资源配置优化、管理模式、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等,全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必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坚持问题导向,重在改进  《行动计划》直面当前职业院校在管理理念、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现代职教体系要求存在的差距,着力解决以人为本、依法、民主等管理理念比较淡漠,规则、规矩、标准等意识不强,管理行为粗放与随意,关心人、激励人的机制不完善,管理手段陈旧,效率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等一系列制约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6大行动,包含20项具体措施与活动,提出4大保障。通过“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提升水平”的不断循环,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促进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行动计划》提出“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树起提升管理水平的标高,也是对《行动计划》实施成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一)牢牢把握规范化这根底线。这是对职业院校管理者最基础、最起码的要求,要使依法依规以标准办学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列入《行动计划》6大行动第1项“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就是要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有规不循、有标不用等问题。自觉规范办学行为、落实教学标准、规范实习实训、加强财务管理等。第2项“管理制度标准建设行动”明确“加快学校章程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标准、强化制度标准落实”的3大措施,既重视建章立制,又重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体现立说立改,为建设现代职业院校学校制度奠定基础。  (二)努力达到精细化管理状态。一是强调管理机制与流程的精细化。《行动计划》特别重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如在教学管理中强调“完善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组织开展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改进,杜绝课程开设与教学实施随意变动等现象”,体现了“计划—执行—检查—反馈”的管理流程。二是学校信息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创新将极大地提高管理效能,推广“互联网+教育管理”新模式将使现有的教学与学校管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行动计划》从整体设计、运行机制和提高应用能力3方面对职业院校管理信息化提出新要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必将成为职教管理的常态。三是质量管理的精细化。企业产品质量关乎企业生命,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关乎学校兴衰。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行动计划》提出“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行动”对“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提出要求,随着学校外部质量保证体系与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不断完善,一套全国统一的、社会认可的、得到有效保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认证体系有望建立起来。  (三)着力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一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行动计划》体现职业教育跨界性、开放性、系统性的特点,强调管理的目的是要体现人本管理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学校文化育人创新行动”,把凝练核心文化、优秀文化进校园、培养自主发展能力等要求作为遵循职教育人规律,把文化力作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德技双馨、身心两健的技术技能人才创设良好校园环境。二是强调提高管理者专业化水平。要实现管理科学化,关键在人、关键在学校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因此,《行动计划》中“管理队伍能力建设行动”对明确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加强培养培训、建立激励保障等提出要求,使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学习型管理者、职业院校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管理人员提升专业化水平,提高管理效能。三是完善系统自适应机制。职业院校管理能力提升是学校发展自身需要,变要我提升为我要提升,增强主体意识和主动性,学校是一个复杂系统,通过实施《行动计划》,可以极大地增强学校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自主发展的自适应能力,充分发挥管理对职业教育的推动、引领和保障作用。(重庆市教委副巡视员 隗建勋)
07-04
2017
发挥行政管理职能 提升职教管理水平
徐曙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职业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张进入内涵提升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发展动力,内涵提升必须以强化管理为基础。近日,教育部印发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分析了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和推进方法,这是职业教育领域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转型升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举措。我认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管理水平提升计划,一要突出三个方向,二要做好三项重点工作。  突出三个方向。一要当好“指挥员”,明确重点领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突出“规范”意识,强化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项调研,摸准地方实情,掌握地方职业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症结所在。要善于“把脉诊断”,明确本省(市)影响职业院校管理能力的重点领域和共性问题,指导各职业院校进行自我诊断、查找管理短板。要善于“开方抓药”加大对本地区职业教育质量统筹监管的力度,建立和完善质量预警机制和人力资源统计、预测、供求信息发布机制,编制省级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加强对各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的审核。要立足补齐短板和突破瓶颈,细化工作安排,明确工作标准,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各地各校“画出”时间表和路线图。二要当好“检查员”,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要针对学生、家长、教师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有偿招生、虚假宣传、空挂学籍等广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职业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不实之风。要针对影响社会和学校稳定的安全问题,触及“底线”的财务经费问题,组织重点清理,确保不留死角、不留隐患。要针对学校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组织各地各校严格落实国家标准,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内部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督查调研、情况通报、限期报告、跟踪问效等制度,完善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工作机制。三要当好“领航员”,构建长效机制。要加强统筹力度,加强对本省(市)招生考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习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整体设计,要组织建设制度健全、运行高效的省级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集团等合作组织,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强化职业院校管理搭建先进的制度体系。要加强对各高职院校章程的指导、审核和检查,加强院校间的交流、学习和借鉴,教育行政部门要为职业院校制定章程搭建交流、咨询和服务平台,使依法治校落到实处。要组织开展职业院校管理指导手册、管理规范的研制工作,为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供科学指导。要发挥名校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总结高职示范校(骨干校)、中职示范校及地方特色学校,在实施科学管理和实法治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做法,推动各地各校开展内部精细管理,加强内涵建设。  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一要组织职业院校完善制度建设,做到所有工作领域和工作环节均有章可循。各职业院校要建章立制,以规范化为基本要求,以精细化和科学化为努力目标,建立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要求,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涵盖人才培养全要素、全方位和全过程,能够及时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依法制定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和院校办学特点的学校章程,并把学校章程作为办学基本依据。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作用。二要优化软环境,做到运行顺畅。各校要遵循国家有关政策,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减少管理层级,下移管理重点。各校遵循管理人员成长规律,强化管理队伍能力建设,明确管理岗位能力要求,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各校要以章程为基础,建立健全体现职业院校办学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标准和运行机制,理顺和完善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和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标准,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规程,形成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标准落实,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优化决策机制,积极建设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人才培养全程的质量监控,引导和支持各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要善用巧实力,做到事倍功半。各校要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倒逼”管理水平“提档升级”,以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为重点,加快信息化技术系统建设,健全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增强信息化管理素养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坚持文化育人,营造以文化人的氛围,从学校理念、校园环境、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学校文化进行系统设计,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的整体功能,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促进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六大行动、共计20个系列项目,其中,既有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又有职业院校内部管理的要义。《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联动”,才能让制度“落地”,才能让职业院校实现“在规范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 徐曙光)
07-04
2017
落实“620”行动 开创职业教育管理新局面
邢晖  管理出质量、出效益,管理是指挥棒、是软实力。教育部近日出台的《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是诸多配套文件“组合拳”之一,是落实国家职教战略精神、推进依法治校的新举措,是推动、引领和保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治理能力的大智慧。  一、强化管理,抓住关键,推进落实  加强各级行政部门管理,特别是推进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可谓当务之急,势在必行。该文件立意和定位,是让有关方面方向明,思路清;动起来,活起来;有变化,有实效。  第一,抓管理促国家政策文件落地生根。《职教法》颁布实施19年来,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发文约有500多件,近年来仅涉及职业院校管理的就有30多个,“政策热,行动冷”、“倡导多,落地少”问题比较突出。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后,文件也是接二连三,各方仍然发出“落实落实再落实”的呼吁。此管理行动计划,抓落实为主,贵在以问题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实效为目标。  第二,抓管理促职教事业更加规范,特色更加鲜明。“政府要加强对职业院校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各项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支撑和有效手段。因此管理活动需要上下联动,多元参与。  第三,抓管理促职业院校改进工作,提质增效。由于历史和基础的原因,加强职业院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既是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又是当前职业院校发展中的突出短板和难题。该文件针对问题出办法,引导学校“做中查”,倡导 “改变从今天开始”。  第四,抓管理促职教管理工作上水平,开拓新局面。职业教育是开放系统,管理工作面广层多、千头万绪。管什么?怎么管?如何治理一个地区和学校?找主要问题,抓关键要素,看核心概念,从而把握文件强调的大方向和大思路。  一是依法治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法治引领职业教育办学和发展。先要执行现行《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要关注《职教法》与时俱进的修订步伐。  二是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办学自主权、学校章程、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校长任职标准和校长负责制、学校企业人员相互兼职制度、职业院校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等。这些是改善院校治理结构,提升职教治理能力的重点所在。制度建设是个大文章,比如完善“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和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创新活力高效的运行机制,对职业院校来说探索的空间很大。  三是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内涵发展必然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文件对德育工作、学校文化、课程教学、实习、信息技术、质量监控等,都做了要求。成为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在管理上的保障力和推动力。  四是更新现代管理理念。从学校管理,到经营学校,到学校领导力建设,再到现代学校治理,背后反映出管理理念的不断变化和完善:强调规范精细,重视制度化,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市场、开放和效益,柔性化管理,德治,问责,强调民主性、系统性、协调性、整体性等,让先进的管理理念指挥治学理校。  五是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建设数字校园,建设职业院校管理“大数据”,建立职业院校“自我诊断、反馈、改进”的机制,对症施治、标本兼治,活动贯穿、全面行动,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重点,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等等,手段、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无疑促进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二、“620”行动,任务明确,便于操作  该文件抓住主要症结和关键问题,针对职教历史和现状,通过“620”设计,明确了“6个行动、20项活动”的核心内容,将20个具体活动寓于6项行动之中,每一项都相对独立,有机衔接,相辅相成。旨在以活动为抓手,便于操作,以“动”促建、促改、促落实。  一是专项治理行动,体现现实性和针对性。有6个问题亟待规范和改善:诚信招生、学籍核查、教学标准的落实、实习管理、平安校园、财务规范,所有中高职院校,都要针对这6个问题开展自诊自治。  二是管理制度建设行动,体现紧迫性和重要性。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先着力做好3件事:制订院校《章程》、完善制度标准、检查落实情况,一校一章程,是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的重要抓手。  三是管理队伍能力建设行动,体现主体性和能动性。人是管理中最关键要素,提升校长、中层和基层管理者的领导力和管理素质,有3个举措值得关注:对管理者明确能力要求、加强培养培训、强化激励保障等;文件在目标中还反复强调,“职业院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加巩固,……质量意识普遍增强,办学行为更加规范。”  四是管理信息化提升行动,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目前加快职校数字校园建设正在推进,还要在3个方面多下功夫:加强整体规划和设计、建立良好的信息化运行机制、提升管理信息化应用能力。当然做好这些,离不开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  五是学校文化育人创新行动,体现职教独特性和开放性。要求职校至少在3个方面落地开花:核心文化的凝练、产业工业企业文化进校园、多种德育和自我教育形式;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是一篇大文章,凸显地方和行业及专业特征,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包容性强等特点,这方面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很大。  六是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行动,体现系统性和有效性。涉及2个层面:各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不可少,全国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需完善,目前在高职、中职以及中职示范校中各有探索和成绩。  此外,该文件有2个附件,具有手册性功能。附件1可简称为“1030”任务表,指10项重点任务,30个具体抓手。重点任务、责任主体和时间进度表,非常明晰,方便操作和检查。附件2可简称“1037”执行表,指10个方面管理内容,37个参考要点。有引导,好操作,可检查。  总之,管理工作需要真抓实干,职业教育的基础和历史以及特殊性,决定了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仅需要政策引导,也需要理论探究,更需要实践智慧。让我们共同努力和期待。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邢晖)
07-04
2017
重在行动 贵在落实 旨在质量
马成荣 陈向阳  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深度变革的时代,这场变革涉及职业教育的不同层面,既包括宏观的教育制度变迁和微观的课程教学变革,也包括中观的学校管理。然而,当我们在关注两端的时候,却很少把目光投向中观的学校管理层面,这也是改革难以真正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近日,教育部印发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是聚焦中观层面的职业院校管理,倡导“改变从今天开始”,计划用三年时间开展系列行动,以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  一、行动的动因: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刻不容缓  (一)实施《行动计划》体现了国家意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这一部署落实到职业教育领域,就是要加快推进职业院校依法治校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校不只是遵守法律条文,而是重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中体现法治精神,将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要求职业院校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因此,实施《行动计划》是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决定精神,体现国家意志的一次实际行动。  (二)实施《行动计划》回应了社会关切。近年来,职业院校管理工作得到普遍重视,依法治校意识日益增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但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在招生、学籍、教学、实习、安全、财务等领域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有偿招生、虚假学籍、课程开设与教学实施随意变动、学生实习的安全责任分担机制不健全、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与其专业对应岗位群不吻合等等。一些职业院校内部管理比较松散,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比较低,暴露出许多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中也指出了职业院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因此,实施《行动计划》是立足于解决问题、回应关切、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的一次实际行动。  (三)实施《行动计划》把握了落实要义。管理的精髓在于行动,就是要动起来,要去落实,去完成。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围绕规范和强化职业院校管理,相继颁发了30多个涉及德育、教学、学生、后勤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或标准。但有些政策文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部分职业院校在管理中仍存在“上动下不动”的现象。为此,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进已有的法规、制度及标准“落地”,打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制定《行动计划》不是出台新的政策,而是着力推动已有政策“落地”,要求“加强对管理制度、标准的宣传和学习,明确落实管理制度、标准的奖惩机制,强化管理制度、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因此,实施《行动计划》是强化政策落实,避免政策停在纸上、文件被束之高阁的一次实际行动。  二、行动的内涵:系统性、辩证性思维贯穿始终  (一)既把握全面,又突出重点。《行动计划》对职业院校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立体扫描,从办学理念、体制机制、章程制度、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科研管理等10个方面,构建了覆盖职业院校管理各个环节的37个主要参考点,设计了6大行动、4大保障措施和30项具体任务,充分体现了行动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行动计划》突出教育教学管理这个重点,不仅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均强调行动重点是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在6大行动中多数内容也与教育教学管理密切相关。例如,《行动计划》强调教学标准要落地,要求职业院校“完善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组织开展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改进”;强调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二)既强调规范,又注重活力。规范办学行为和激发办学活力是学校管理的双层含义,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行动计划》把“规范办学,激发活力”作为首条基本原则,既强调规范的基础性作用,又强调活力的导向性作用,坚持用规范保障活力、用激励增强活力、用文化提升活力。《行动计划》要求,职业院校要对照国家职业教育有关法规、制度及标准,围绕六大重点领域,结合学校实际,全面查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系列活动,其目的在于规范职业院校的办学行为,治理管理中不规范的现象。《行动计划》提出“加大行业、企业和社区等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完善由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意在通过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形成管理合力,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  (三)既讲近功,又求长效。《行动计划》坚持对症施治和标本兼治相结合,既着力于解决眼下职业院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又着眼于构建职业院校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强调“针对学校常规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立知、立行、立改”,另一方面要求“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建立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行动计划》要求职业院校2016年12月底前完成诚信招生承诺、学籍信息核查、教学标准落地、实习管理规范、平安校园创建、财务管理规范等6个方面的专项治理,同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学校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管理制度标准建设、管理队伍能力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学校文化育人创新、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等行动,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形成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反馈与改进等长效机制。  三、行动的方法:全视角立体式确保任务落细落实  (一)明确“五个要素”。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安排有序,就能事半功倍。为此,《行动计划》确立了目标系、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目标系包含总目标和分目标,为职业院校提升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任务书确定了三年行动的工作内容,为职业院校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思路和参照;时间表按“截止时间”或“持续实施”两种表述方式规定了各项重点任务的时间进度,充分体现了计划性和时效性;路线图描绘了从方案制定、宣传发动,到诊断改进、开展活动,再到督促检查、指导服务的工作回路,为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行动指南;责任人是对职业院校和教育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这“五个要素”辩证统一,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地方和职业院校的基层智慧,关系到本次行动计划的有效推进。  (二)坚持活动贯穿。“动起来”是教育行政部门对这次行动的期待和要求。为贯彻这一要求,《行动计划》采取活动贯穿的方法,精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作为各大专项行动和保障措施的有力支撑,“以活动促管理、以活动促落实”,是《行动计划》的最大特色。在这些活动当中,有职业院校层面开展的章程建设,平安校园创建,以及劳模、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等进校园活动,也有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开展的管理指导手册研制、信息化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与现场观摩、职业院校优秀管理案例征集和宣传等活动,还有上下联动开展的行动计划及国家职业教育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标准的宣传解读、“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网络专栏设立等活动,以及委托第三方开展的职业院校管理500强分类遴选活动等。  (三)体现管理“360度”。管理“360度”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运作过程,体现在对管理的理念思维、体制机制、手段方法的创新。《行动计划》充分尊重并落实职业院校的办学主体地位,切实体现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厘清行动计划参与各方的责任边界,强调“教育行政部门是组织实施行动计划的责任主体,职业院校是具体落实行动计划的责任主体”。《行动计划》建立了一套包含诊改、监控、评价、激励在内的工作机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督查调研、情况通报、限期报告、跟踪问效等制度,完善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工作机制”、“按照不同管理主题,广泛征集和宣传职业院校优秀管理案例”。《行动计划》适应大数据时代对职业院校管理的要求,提出“开展大样本网络调查,形成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状态‘大数据’及分析报告”,这也是《行动计划》的一大亮点,其用意在于,有助于职业院校管理者增强数据意识,善于用“大数据”说话,形成职业院校内部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机制,最终催生职业院校管理模式的根本变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通职业大学校长、研究员 马成荣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陈向阳)